新闻中心

工商银行华沙分行总经理金宁: 对中东欧投资两三年后有望迎来机遇期

发布时间:2017-12-01 09:01:32 点击量:


为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中国和中东欧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中国工商银行和中信保联合推出了包括合格的自主权融资、跨境租赁融资在内的六项支持中东欧投融资专项金融服务。去年,工商银行还投资10亿欧元发起成立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公司。该公司发起设立中国-中东欧基金,吸引多方资本入资,规模将达100亿欧元,计划撬动项目信贷资金500亿欧元。工商银行在“一带一路”欧洲门户地带——中东欧16国,实现了机构布局和影响力的构建。

波兰华沙三十字广场18号,工商银行华沙分行2012年11月在此地正式宣布对外营业,今年刚好运营满五年。工商银行华沙分行总经理金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工商银行在波兰以及中东欧市场的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与绝大多数想进入中东欧市场的中资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与波兰和其他中东欧国家的一些本地行业龙头企业也建立了合作。

金宁透露,据相关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对波兰累计投资金额为3.7亿美元,仅占中国对欧盟28国总投资的0.5%。他亦认为,未来两三年中波两国有望进入一个投资高峰期。金宁提醒中国企业务必要遵守欧盟法律法规。

尽管中资企业在波兰的数量不多,工商银行却成功和许多当地重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已经为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家的交通、石油、电力、化工行业的企业提供了融资和综合服务。

中资企业对波兰投资等待突破

《21世纪》:华沙分行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为何要选在华沙落下中东欧第一个点?

金宁:我们是2011年筹备,2012年成立的。作为中东欧的第一家工行机构,我们的目标是配合走出去战略,在这块地方扎根,发挥辐射影响力。通过对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人文社会等综合情况深入了解,帮助更多企业走出来,走得更好。工行来波兰,在为中资企业提供基本金融服务的基础上,更要和这些企业一起研究市场、监管和商业规律,一起避免投资风险,帮助中资企业的投资实现安全顺利运营和保值增值,尤其要避免发生一些因为不深入了解当地法律法规而引发的风险。

《21世纪》:中国企业目前对波兰的投资情况如何?

金宁:事实上,2012年以来两国之间的投资额一直处于一个等待突破的状态。2016年末,中国对欧盟28个国家累计非金总投资额为726.2亿美元,每个国家平均26.9亿美元,相比对英德荷法等国的高额投资,中国对波兰的投资只有3.7亿美元,仅仅占对欧盟28个国家投资总额的0.5%。2013年,中国对捷克和波兰的累计投资都在3亿美元以下,但捷克在短短3年内赢得大量中国投资,实际数额跃升至27亿美元。

在推动“16+1合作”的框架下,每年都有很多抱有真诚善意的中国企业和政府代表团来中东欧考察和寻找有效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机会,波兰和中东欧其他国家也都积极予以配合和回应。我们希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尽快在务实合作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

《21世纪》:中资企业在波兰投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金宁:中资企业在波兰市场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当然也有些付出了学费。我们认为来到欧盟和波兰的市场,第一件事情是要把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游戏规则搞深搞透,了解了他们的规则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谨慎选择好合作伙伴,尤其是一些需要中介配合的项目,要有一个在行业里有名望有实力、诚信可靠的伙伴。在欧盟做事情,必须坚持契约精神,按照合同办事。

波兰中小金额投资机会更多一些

《21世纪》:目前来波兰投资的中国企业多少家?

金宁:目前已实现投资的企业有10家左右,其中以华为、同方威视、广西柳工、TCL这几个知名企业为典型代表,在波兰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我个人判断,中国和波兰的企业投资机会面临一个窗口期,大家都想做一点事情,两国商业合作经过多年的磨合和互相了解,应该也到了出成果的时候。众所周知,未来几年,随着波兰等中东欧欧盟国家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欧盟的援助会越来越少直至停止。对这些国家而言,如何合理解决到期项目资金的存续问题,如何吸引新的资金投入新的项目,对其长远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这也是企业面临的机遇。

《21世纪》:是否私企进入波兰会更容易一些?

金宁:近年来,两国的关系不断提升,务实合作成为双方的共识。从我的观察来看,波兰对中国民企和国企的投资合作都是欢迎的。不过,虽然波兰是中东欧大国,但与中国相比,其经济体量尤其是企业和项目单体都偏小,产业普遍存在碎片化的情况,能够提供给中国企业的规模投资机会较少,供给和需求经常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因此,当前小型和中小金额的投资机会会更多一些。

《21世纪》:中资企业这么少,工商银行华沙分行经营状况怎样?有个颇为犀利的观点认为中国银行机构在欧洲都是形式大于内容,你怎么看?

金宁:我不觉得这种说法有什么道理。实际上,对于工行而言,国际化是非常有意义的战略,目前在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有我们的机构。我们抓住了2008年危机以后欧盟机遇和全球机遇,实现了国际化布局。实现这个布局是基于很多年的人力资源积累,非常稳健审慎,看准才走。

从中国企业方面来看,中国已经具有全球影响力,需要金融安全来保驾护航。商业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经贸投资往来、促进中资海外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从波兰本地企业来讲,工行的全球化也有利于他们拓展业务、降低成本、增加业务机会。

我们服务走出来的企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降低沟通成本,发挥母国优势。

比如,一个大公司在这里投资建设,找当地的国际银行或本土银行往往会消耗大量时间在沟通上,但对我们很简单。反之也是一样,一个波兰企业要和一个浙江企业合作,我们就发挥工行一点接入、全行响应的优势,由浙江分行帮我做尽职调查。这种情况下,外资银行要去浙江做个尽调不是那么容易的,链条会很漫长。

目前,中波双边的经贸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时刻准备着有更多更好的合作。

《21世纪》:10家中资企业所需的业务量很少吧?是否你们的运营成本会很高?

金宁:我们对中资企业的服务不断拓展和深化,同时大力推进本地化经营,营业利润一直在稳健增长。根据工行国际化战略的要求,我们大力拓展本地市场,和波兰及中东欧本地企业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至今已有13亿美元的纯本地信贷资产。在和这些本地龙头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我们也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有效融入当地主流银行市场,获得了同业和监管的认可和接受。

《21世纪》:有没有发现中资企业早期走出来的需求跟如今走出来的需求上发生了变化?

金宁:以前,走到中东欧的中国企业本身就比较少,早期走出来的企业分两种,一种是试水型的,如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在其他新兴市场取得成功后,开始拓展中东欧市场。另一种是寻找市场和技术的民营企业,有些企业发展得不错,也有逐步退出的例子。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中东欧,就是过去五年多的事情。之前跟今天有什么大的区别?之前来的企业都很零散,非常少,获取信息和合作机会的偶然性更大。而现在抱团来中东欧的企业,很多都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机制的指引下过来寻找商机的,有一个机制性的引领过程。可以看到,现在很多能源、公路等基建项目的招标也有不少中企跑来参与,逐渐有了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我认为目前双边经贸投资合作处于热身的最后阶段,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对未来抱有乐观的态度。

《21世纪》:你感觉热身之后的爆发期会在什么时候?

金宁:我希望在两三年左右,2020年左右,中波两国的经贸往来、双边投资进入一个突破和迸发阶段。

《21世纪》:那你觉得中东欧其他国家的爆发会在何时?

金宁:从目前看,除了获得先机的匈牙利和捷克之外,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欧盟内国家也将有望进入和中国合作的突破期。当然,巴尔干的区域重要国家也值得期待。
 

上一篇:商场关门整顿 数百投资者租金要不回

下一篇:王洪彬 中国的投资环境在不断开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常州杰丰资产管理有限 2002-2014 技术支持:常州杰丰资产管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