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私募们最近都在看哪类股票?

发布时间:2018-08-02 09:28:25 点击量:

2900点位附近持续震荡的A股大盘,着实令人兴致寥寥。据说很多投资者,如今都处于轻仓避战状态。

“择时不易,选股更难。”惨淡行情下,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8个字显然是普遍心声。

那么,私募机构们最近都有怎样动向,各家大佬又是在调研哪些行业的上市公司?为了对投资者们有所启发,药师最近很是下了一番功夫,专门梳理下上半年以来上市公司的私募调研数据。

电子行业虽被看好,但细分行业存在分歧

下图可见,从上半年来看,半数以上的知名私募对于电子行业的关注度较高。

私募们最近都在看哪类股票?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从统计情况看,电子行业的被调研次数,依旧高居各行业之首。

私募们最近都在看哪类股票?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这一偏好,从公募基金二季度的投资风格上,也得到了印证。

相比于一季度,电子行业二季度的股票持仓比重,上升了1.5个百分点,达到了10.77%,超越医药生物跃居第一。

对于看好电子行业的各家机构,药师走访了一圈,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在某中型私募负责人看来,目前A股电子行业的估值在35倍左右,而过去7年间行业的估值波动范围在27倍到96倍之间,现阶段虽不是最低的,但已处于历史低位,向下空间有限。

除了估值优势,增速也成为机构看好该板块的重要原因。

某百亿机构负责人表示,过去十年间,受益于全球消费电子的高景气,A股电子行业的营收复合增速远高于同期A股,达到了29.11%;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速,更是遥遥领先于同期A股的13.56%。

此外,高增长背后的低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也成为支撑该板块向好的另一因素。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很多人认为A股电子行业的PE(市盈率)过高,但其背后是由高增速做支撑的。

“从数据上看,过去五年间,前十大市值公司的净利润复合增速高达32.20%,而同期美国公司仅有11.21%。”他举例道。

然而,对于电子行业,尤其细分的消费电子,某买方分析师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这个行业的股票,向来都是估值比较高的,在大家眼里,习惯性地认为它们是成长股,通常用PEG估值。不过,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过去十年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大发展,但现在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接近极限了。”上述买方分析师表示。

除了手机,作为电子产品之母的PCB(印制电路板),也颇受部分机构的推崇。

私募们最近都在看哪类股票?

在某机构人士看来,PCB作为电子行业的基础材料,与全球宏观经济存在密切联系,随着各个行业逐步“电子化”,PCB需求增量不断提升,PCB行业将迎来新的一轮上行景气期。

但某百亿私募负责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PCB行业的公司总是出问题,不是布烧没了,就是铜没了,要不就是客户没了。这种定制的做不大,有上千家公司,做不大的不碰。

去年,高毅资产董事长邱国鹭在某论坛上,也曾谈及对电子行业的看法:

“电子品牌也是一个很烂的行业,商业模式很差,你要先投一大堆钱做厂房、设备,最后招标,如果苹果不把你这个单给你,你所有的资本投资就打水漂了,就算你拿到这个单可能只能做三五年之后又失效了。所以很多电子他是以产业转移、技术进步、进口替代,他以这种爆发式的定单增长,这就是一个行业格局。”

低位股票,关注度明显提升

对于电子行业,成为众机构下半年关注的重点一事,已毋庸置疑。

而另一信号的出现,则更应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药师查阅资料后发现,与上半年相比,机构对于低位股票的关注度明显提升,而这一点不仅局限于电子行业。

从最新机构披露的持仓情况看,尽管机构并未持有,但仍积极参与调研。

究其原因,业内人士给出了这样的说法:“一般机构都会有观察池和核心池,往往被调研的股票会先进入观察池,待时机成熟后再进入核心池,最终成为机构持仓股。”

以海能达为例,公司股价年初至今几近腰斩,但7月9日公司却迎来了汉和汉华、清水源、榕树投资在内的11家机构的联合调研。

而从调研后的股价走势来看,明显强于同期市场走势。

私募们最近都在看哪类股票?

对于机构调研对上市公司股价产生影响这一问题,东方证券曾做过一项研究,表明机构调研的股票还是值得关注的。

他们对2014年至2016年A股1305只股票36577人次机构调研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

他们发现,机构调研的股票能够获得高于一般水平的价格增长,并且对于牛市、熊市、震荡市等市场环境均成立,其中调研人数越多,频次越高的股票,股价未来的增长潜力越大,尤其是买方调研对股价增长潜力影响更大。

此外,如果是基金经理亲自参与调研的股票,更加值得关注,因为这极有可能是公司的重仓票或极有可能进入公司的核心股票池。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机构调研只是说明这家公司有值得关注的亮点,但不代表一定会买入,投资者需要结合调研机构、调研者、基金持仓、公司股东、股价、业绩等因素综合考虑。 

上一篇:*金亚:公司股票存在暂停上市风险

下一篇:如何看懂身边的股票机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常州杰丰资产管理有限 2002-2014 技术支持:常州杰丰资产管理有限